孩子,自己的,看法,是有,家庭
提問: 孩子上大班,特膽小,很怕老師批評,很恐懼去學校,經常唉聲嘆氣,感覺很焦慮,我們父母親該如何是好? 問題補充: 孩子過一個月就六周歲了,上大班,特膽小,很怕老師批評,很害怕去學校,經常唉聲嘆氣,感覺很焦慮,我們父母親該如何是好? 医师解答: 首先你應該與孩子的老師好好溝通一下,因為在孩子的心目中,老師是絕對的權威,老師的話對他的情緒影響之大,比來自家庭的影響要大的多。因此,僅僅是家長做努力是不夠的,需要老師來配合。老師的權威性就像羅森塔爾效應,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久遠的。
家長如何同幼兒園老師交流?


家長和幼兒園的老師要經常溝通,如果家長和老師之間的關系沒有協調好,就會使孩子陷入窘境。那么,家長應該如何向老師提出意見而又不影響孩子呢?現在向家長和老師推薦以下策略。

一、不要等到孩子有了嚴重問題才去找老師。心理學家認為,在輕松氣氛下互相認識的老師和家長,在對孩子的問題交換看法時,相互之間很少保留意見。

二、所有的父母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好的,犯錯誤是偶然所為。專家常提醒父母:“請家長們不要忘記,老師負責的不是一個孩子。”凡是對這種情況表示理解的家長從一開始就會贏得老師的好感。

三、即使家長很生氣,而且家長是有道理的,但是在家長同老師交涉之前也要對老師好的一面加以肯定。

四、即使家長希望老師聽聽自己的意見,也不要傷老師的面子。較好的做法是,首先要讓老師感覺到,家長的看法是正確的。當老師真正意識到家長的看法是有道理時,老師是能夠認真聽取家長意見的。

五、不要因為不好意思而不談一些比較重大的家庭問題,尤其是影響到孩子平時表現的家庭問題,當然要做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。只有這樣才能在孩子出現異常時,獲得老師的理解。

六、“我的孩子是很乖的,怎么會在幼兒園里調皮搗蛋呢?”所有家長都認為自己對孩子最了解。每當老師對孩子提出不同看法時,家長往往很不高興。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完全和在家時不一樣,這樣的現象是經常發生的。老師和家長經常交換意見有助于雙方更好地了解孩子。

七、盡管家長有進行合作的誠意,但是老師是否會顯出不愿意配合的意思?如果出現這種情況,那么家長們之間可以互通情況,必要時向園方或其它有關方面反應,以便及時進行干預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ooibo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